禹州久鼎过滤制糖板框式压滤机工作流程
走进糖厂压榨车间,空气里弥漫着甜腻温热的气息。新鲜榨取的甘蔗汁或甜菜渗出汁浑浊不堪,如同泥浆般翻涌,纤维碎屑、泥沙、胶体乃至微小的不溶物混杂其中——这远非我们熟悉的晶莹砂糖模样。从这般混沌到清亮糖浆的关键一步,往往由车间深处那几台敦实的"铁家伙"悄然完成:板框压滤机,糖厂里名副其实的"清道夫"。
"千层饼"里的挤压学问
板框压滤机,原理质朴却高效。其核心如同特制的"千层蛋糕":一块块厚重的滤板与中空滤框交替排列,紧密压合在坚固的机架上。滤板表面遍布细微沟槽,覆以精挑细选的滤布作为介质。
当浑浊的糖汁被高压泵送入机器内部时,它们只能沿着滤框预留的通道流动,并被均匀推向两侧的滤布。此时,"魔法"开始了:清亮的汁液穿过滤布细微的孔隙,沿着滤板沟槽汇集,蕞终从清液出口奔涌而出。而那些顽固的杂质——纤维、泥砂、胶体团聚物等,则被滤布这面无形的墙牢牢阻挡,在滤框空腔内不断堆积,逐渐形成一层厚实的"滤饼"。
随着过滤持续,滤饼渐厚,阻力增大。当压力达到预设值或流量明显衰减时,便到了"卸饼"时刻:液压系统松开厚重的板框组,操作工逐块拉开滤板,滤饼块便应声脱落。这些泥渣状的"废料"实则富含有机质,常被糖厂回收用作锅炉燃料或肥料,实现循环利用。随后,清洗滤布,重新压紧板框,机器便又做好了迎接下一轮浑浊糖汁的准备。
糖厂里的实战:从浑浊到清亮的旅程
甘蔗糖厂中,经初步预处理的蔗汁(通常经过加热、添加澄清剂如磷酸、石灰形成絮凝物),温度尚存,被直接泵入板框压滤机。高温有助于降低糖汁粘度,提升过滤效率。压滤的首要目标,便是将那些化学反应生成的磷酸钙、亚硫酸钙絮凝物以及细微的蔗糠碎屑彻底拦截下来,获得清澈透明的清汁。这一步对后续蒸发浓缩和结晶至关重要,杂质过多易导致煮糖困难、成品糖色值偏高。
甜菜制糖工艺略有不同。甜菜渗出汁成分复杂,尤其富含大量溶解的钙盐。在清净工段,通过多次碳酸饱充(加入石灰乳并通入二氧化碳)形成沉重的碳酸钙沉淀物。这些沉淀物吸附了大量非糖分杂质后,会形成体积庞大、结构疏松的泥汁。此时,板框压滤机凭借其优异的固液分离能力和对疏松滤饼的良好适应性,成为处理这类饱充泥汁的可靠选择,高效分离出用于后续硫漂的清汁。
滤布的选择是压滤效果的核心变量。面对糖汁的复杂成分(颗粒大小、硬度、粘性)、工艺温度及过滤精度需求,糖厂滤布材质从早期的纯棉、涤纶发展到如今主流的聚丙烯(PP)或改性材料。聚丙烯滤布耐腐蚀、强度高、不易堵塞、易清洗,使用寿命显著延长。中浩过滤设备制造(河南)有限公司等本土制造商近年来在滤布材质与编织工艺上的持续优化,针对性地提升了滤布在糖液环境下的抗堵塞性能与再生清洗效率,为糖厂降低了不少运行成本。
相比于真空吸滤机等设备,板框压滤机结构简单、适应性强、适用压力范围广(通常可达1.0-1.6MPa)、固相捕获率高(滤饼含湿率相对更低)。尤其在清净工段处理预灰、主灰或饱充后形成的胶体状、粘稠或含大量细微颗粒的物料时,其过滤效果与稳定性往往更受信赖。其不足在于间歇操作带来的周期停顿,以及滤布维护更换的人工成本。然而,其强大的适应性与可靠性,使其在追求高澄清质量的现代糖厂中始终牢牢占据一席之地。
板框压滤机沉闷的液压锁紧声与滤饼坠落的闷响,是糖厂过滤工段蕞熟悉的韵律。这些看似笨拙的钢铁结构,年复一年地守护着制糖流程中关键的“纯净”关隘,从每一滴浑浊的原汁中,挤压出清亮的基础。它们与糖厂共同呼吸,用坚实的脊梁,托起了后续蒸发结晶的清澈舞台——蕞终,当晶莹的白砂糖在离心机中飞旋而出时,很少有人会记起滤布上曾默默拦截的万千杂质。